设计工艺编辑
房屋为砖、石、木、瓦结构,正面有九个门,九门楼由此而得名,九个门中有两个大厅门,七个小厅门,门框、门槛都是精凿细磨的花岗岩石,前墙脚也是用数层花岗岩石砌成,砖块都是标准的青砖。屋内有两个大厅,七个小厅,大小十二个天井,左侧大厅为主大厅,厅内天井两侧围栏和厢房门窗上,有十分精美细腻的木雕,以浮雕、镂雕方法雕的出来的人物、动物、植物栩栩如生,当时工匠们精湛的雕刻技艺令人叹服。
流传历史编辑
九门楼主大厅分前厅和后厅,前后厅靠天井边的石柱上,刻有两副对仗工整的对联。后厅上方正中悬挂着一块木刻“五世同堂”牌匾。据牌匾左侧书写及查阅船湾村张氏宗谱,这一块“五世同堂”牌匾,是1909岁关已酉仲春月为张树声之妻寿妇刘氏旌表而立。
张树声生于1807年三月,殁于1894年正月,生前两次婚姻,前妻生一子一女,不久病逝,随后娶刘氏为妻,又生六子一女,共得七子二女。刘氏生于1819年八月,殁于1910年八月,享年91岁堪称寿妇,并见连绵五代,故得“五世同堂”旌表。
张树声曾任清例授议叙九品,因子孙繁衍,人丁兴旺,即于同治年间兴建了规模宏大的九门楼。为建九门楼,仅筹备砖瓦、石料等建筑材料就用了三年,从动工兴建到竣工又用了三年。房屋四周全部建了围墙,围墙总长度270余米,围墙高五尺,前墙用青砖砌成,左、右后三面围墙用条石和黄土建成,墙顶面用石板盖。
九门楼
目前,前围墙大部分保持原貌,右侧和后面围墙已毁。九门楼民居建筑基本保存完好,除局部结构作了一些修改外,建筑主体面貌未变。此房屋居住最多户数达18户,人口70余人。20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有下放知青和下放干部在此居住过。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观念的大转变,在九门楼长居的村民大为减少,有的另择新址建了新房,有的到县城安了新居。
至2010年,仍在九门楼居住的农户只剩9户22人。不论是现仍在九门楼居住的人,还是已经从九门楼走出去的人,对九门楼的保护意识都特别强,有不少玩古董的人想把九门楼的木雕品买走,九门楼的主人们从来不予应允。他们深知九门楼存在的重要价值,他们铁了心要守护好这份珍贵的祖业。
文物研究编辑
九门楼在中源乡为数众多的清代民居建筑中,独具特色的九门楼,犹如鹤立鸡群,十分引人注目。在中源“农家乐”旅游的迅速发展中许多游客慕名前往九门楼参观,无不为之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