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长沙城共设九座城门,东有浏阳门、小吴门;西有大西门、小西门、潮宗门、通泰门;北有湘春门、云阳门(新开门、兴汉门);南有黄道门。城内有东正街、浏正街、南正街、北正街、西正街等正街通向各城门。
民国初年,因修建环城马路,大部分城墙被拆,九座城门随之不存,只有“小吴门”、“南门口”等流传至今的地名,以及位于古城东南角的一座城楼——天心阁,能供人们想像长沙九门昔日的辉煌。
1.通泰门
下湘江二桥,上湘江大道,很快便到了通货门,该门因通向货码头得名,又因进城便是通泰街,所以亦称通泰门。今天的通泰街已是紧靠展览馆西路的一条背街小巷,当年老长沙城的通泰门入口躲在两旁高层建筑阴影中。
旧时通泰街堆栈林立,是土特产货物的著名集散地。今天的通泰街,生活气息浓郁,杂货店小吃店比比皆是。
这个躲在城市高层建筑阴影中的小巷入口就是当年老长沙城的通泰门入口。
2.潮宗门
从潮宗门入城即是著名的麻石老街潮宗街,门虽不存,老街尚在。
3.大西门
湘江一桥车流不息,忙忙碌碌,桥下的绿化带却如闹市中的一片静土,难得冬日暖阳,许多市民在草坪上散步,或是坐在一起聊天。时光倒回去两千多年,西汉初年,也许是一个同样阳光明媚的日子,长沙国“临湘故城”的西城门在此落成,由此划定了长沙城的西界。宋代此处为长沙城驿传的主要通道,改称驿步门,从驿步门进城,即大西门正街,格局一直延续到清末,年大西门正街扩建为五一路的一段。
4.小西门
小西门在大西门南边不远,位于今天的坡子街口。小西门又名德润门,是古代长沙城连接湘江河运码头的主要通道之一。小西门正街旧时为商业繁华之区,门外滨江,风景优美。记者来到这里时,街上一片瓦砾,四处都是建筑工地,市重点工程坡子街民俗民食商业街正在抓紧建设,将于明年春节前开街。商业街的改造将恢复明末清初的建筑风格,路面铺设麻石,保留火宫殿、省财贸医院和湘江剧院等古建筑。
5.说“黄道门”也许不少人还不太熟悉,但说起“南门口”便无人不知了。南门口位于步行街南端与城南路的交会处,现为长沙最繁华的商业地段之一。
黄道门又名王道门、正南门,是长沙城的正门。明朝城墙高米,城门上建阁楼,两侧另建钟楼和鼓楼。城外护城河上原建有石桥,名金鸡桥,清咸丰二年(年)太平军攻打长沙时,桥被炸毁,同治十一年(年)重建,分为左中右三桥,甚为壮观。民国初年拆城墙,填便河,形成街道,只留下“南门口”之地名。
黄道门(南门口)成了今天长沙的商业黄金地带。
6.长沙市民知道曾有浏阳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门外护城河上的浏城桥。浏城桥原为便桥,后改为大石桥,一直到修建芙蓉路时才被拆除。现在,人们也习惯地把这里的立交桥称为浏城桥。浏城桥已从当初的便桥变成了今日的立交桥,城墙城门已不见踪迹,立交桥上来来往往的汽车飞驰而过,如同时间奔流不息。
7.古长沙东城的另一座城门小吴门位于今中山路、八一西路与建湘路的交会地段,距浏阳门直线距离不远。从小吴门进城之街原名小吴门正街,民国时将街道拓宽,并延伸至江边,改名中山路。长沙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军师在小吴门举行盛大入城仪式,长沙万市民夹道欢迎。
长沙市民已无心考证小吴门这座“门”准确位置在哪,五一路将建湘路隔成两段,于是从建湘路北段接五一路起,直到中山路的一片地区都被人们笼统地叫小吴门,一座古城门的名字今天成了一条街的名字。
8.兴汉门
城北二门“密集”地排列在湘春路上,相距不过数百米。其中的新开门又名兴汉门,早在清末时便已废弃,只作为一个地名存在,现在更是找不到一丝一毫历史的痕迹。但此处曾出土过宋代石刻“云阳门”门额一方,为宋朝时潭州知州向士壁书,并发现了古城门遗迹。
9.湘春门
1911年10月22日,湖南新军响应辛亥革命,从湘春门入城,赴新开门夺取军备局,一举成功,遂将新开门改名为兴汉门,这一地名沿用至今。从兴汉门到湘春门,车行不过一两分钟,今天的北正街口便是古长沙北门湘春门所在。老巷虽窄,却颇为热闹,人来人往。
除了天心阁外,千年古城长沙,所有城墙、城门、城楼皆已不见。